(資料圖片)
奈良市奈良市,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,位于日本中部,奈良縣北部。奈良市西部為京都、大阪、神戶地區(qū)的住宅城。奈良市是日本歷史名城和國際觀光城市。也是奈良縣政府所在地和奈良縣最大的城市。
奈良古稱平城京,自公元710年建都起,作為日本都城歷時七十五年。奈良時代的都城平城京受唐長安、洛陽影響最明顯。它位于奈良盆地北部,東西4.2公里,南北4.8公里,面積20.2平方公里,約為唐長安的四分之一。自公元710年建都起,作為都城歷時七十五年,是日本吸收唐長安、洛陽規(guī)劃并結(jié)合自己實際情況所建的都城。奈良作為古老的文化城市,擁有眾多的古寺神社和歷史文物,享有“社寺之都”的稱號,被日本國民視為“精神故鄉(xiāng)”。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發(fā)祥地之一,重要的名勝古跡有平城京遺址、皇陵、東大寺、唐招提寺、藥師寺、興福寺、大安寺、法隆寺、正倉院、春日神社、元興寺、西大寺、手向山八幡神宮、奈良公園等。
奈良縣位于日本紀(jì)伊半島中央,四周為大阪府、京都府、和歌山縣、三重縣所環(huán)繞,屬內(nèi)陸縣。由被稱為“近畿之屋頂”的紀(jì)伊山地及擴展至北側(cè)的平原組成,土地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%,山地面積所占比重較大,森林覆蓋率為77%,大約90%的人口集聚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(qū)。自710年至794年奈良縣曾是日本的首都,稱為“平城京”,是日本文化、藝術(shù)和工藝的搖籃。在佛教傳入日本的公元6世紀(jì)至8世紀(jì)期間,奈良一直作為日本的政治、文化中心而繁榮。公元710年,仿效中國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而創(chuàng)建的大規(guī)模國際首都“平城京”,作為歷史性的遺產(chǎn)已列入世界遺產(chǎn)之中。西方的文化、藝術(shù)、建筑技術(shù)等透過古代通商道路——絲綢之路傳入日本,存有以東大寺、法隆寺為首的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、佛教建筑、佛象雕刻等許多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(ch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