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話說的可能有點不好聽,但我認為如果沒有華為的參與,賽力斯會比現(xiàn)在慘多了,可能會有AITO問界系列汽車,月銷過萬的輝煌成績。
也借了賽力斯AITO問界的東風,所以小康都直接改名為賽力斯,就是為了蹭這一波流量。實際證明這個流量蹭的還是不錯的,小康在資本市場可是賺的盆滿缽滿,市值漲了幾百億。
如今賽力斯最擔心的事情發(fā)生了,自己不再是華為的唯一,連問界品牌都要與其他車企分享,不再是自己獨有。
(資料圖片)
近日,大家發(fā)現(xiàn)問界的品牌歸屬權已經(jīng)屬于華為了。有人理解,這是華為要親自下場造車,問界汽車以后是華為了。這個理解其實是不對的,余承東在3月份的時候說過,以后華為與合作伙伴造的車都叫問界汽車。
所以華為將問界收到自己手中,便于管理與其他合作伙伴一起造的汽車,大家統(tǒng)一歸類于問界品牌之下。
對于賽力斯而言就是一個壞消息了。以前華為的光環(huán)全部被賽力斯一家車企獨享,華為在汽車方面的流量也全部歸賽力斯問界獲得。
但是現(xiàn)在華為很明顯會推出更多的問界系列汽車,并且這些汽車不再是賽力斯的,也可能是其他品牌,比如長安,奇瑞,廣汽等等。
舉個例子,原來華為的渠道一天可以賣1萬輛車,那么這1萬輛車全部賣的是賽力斯的汽車。但現(xiàn)在問界旗下可能有10款車,其中賽力斯只占其中的三款,也就是30%。那么就算一天能賣1萬輛車,賽力斯也只有3000輛,另外的7000輛被其他品牌分走了。
毫不客氣的說,目前在國內(nèi),賽力斯的知名度,其實并不咋地。因為華為參與才把它撐了起來。如果華為與其他品牌,比如長安,奇瑞,廣汽等合作,推出了一 系列的問界汽車,那么這些車的知名度肯定比賽力斯AITO更知名,獲得流量可能會更多,銷量可能也會更好,那么賽力斯的銷量相對應的就會變差。
一旦沒有了華為的BUFF加成,會有多少人買賽力斯可能是要打一個問號的。
但是,即使賽力斯不愿這樣的事情發(fā)生,他還是發(fā)生了,所以我們看到之前賽力斯也推出了一個更加便宜的新能源汽車品牌--藍電,也是在做兩手準備。
接下來就看華為還會推出哪些汽車,又是與哪些車企合作,相比于現(xiàn)在的m5、m7、m9,會不會更具性價比,更有吸引力?
原文標題 : 賽力斯擔心的事情發(fā)生:自己不再是華為的唯一,問界品牌都要分享